购彩平台-购彩客户端
购彩交流群2023-01-31 16:05

中新社70年丨周秉德:我很怀念在中新社的日子******

  作为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也是陪伴周总理夫妇时间最久的周家晚辈。

  她于1988年进入《华声报》工作,1994年调入中新社,担任副社长,1998年4月退休。

▲周秉德女士▲周秉德女士

  时间过得飞快,转瞬之间,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已经24年了,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恍如隔日。

  骑单车,练就心宽体壮

  我在《华声报》和中新社工作11个年头,上下班大都是骑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其乐融融。

  我觉得骑自行车上下班既锻炼身体,活动筋骨;又一路赏光看景,心旷神怡;用现在的话说,还低碳环保,有利环境。

  在工作中,我对分管的行政、财务和技术部门的主任们常常强调:我们这些部门的职责,就是全力保障为新闻采访业务服务,我们就是配角,没有新闻采访业务,我们这些部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各部门主任也认可,都拧成一股绳,全心全意为新闻业务服务。大家相处非常愉快,基本上称名道姓,有的司机都叫我“秉德”,我也喜欢这样称呼。

  主任们有事推门就进我屋,有些事在楼道边走边谈就解决了。我很怀念那些日子。

  电脑化,首创采编大平台

  初到中新社,虽已年近花甲,仍非常想为中新社再干些事情。

  在一次社委会上,大家谈到,互联网已在欧美率先使用,国内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公司机构已照猫画虎地学了起来。我们也应该尽快走这条路。

  我想,我们新闻单位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当时中国还没有进入网络时代,我首先要求技术部做好电脑系统的程序配备;并给记者编辑们办了几期电脑培训班,要大家学会用电脑打字、联网。

  经报社委会决定,将四楼改造为现代化的大平台办公方式。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996年,中新社首个电脑大平台办公终于建成了。中新社一些编辑记者终于从纸笔中解放出来,向电脑化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现在,中新社从3楼到7楼,已都是电脑化、网络化大平台办公了,这变化太大了。回想当年,还能为中新社电脑现代化建设干出了这么一件打基础的事,心中尚感自慰。

  进行近二百次讲座,接受逾百次采访

  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我组织了亲属、身边工作人员、老一代革命家子女等百多人,到家乡江苏淮安参与了多项纪念活动。

  2004年以来,在香港和澳门,我以“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顾问”身份,与中央文献研究室协同香港、澳门有关单位举办了6次有关周恩来的展览,受到港澳同胞、特别是青少年的热烈欢迎。

▲周秉德出席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在香港新光戏院的首映礼▲周秉德出席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在香港新光戏院的首映礼

  二十多年来,我应邀到北京和外地几十所大学,国家机关一些部委党校、企事业单位等进行近二百次《在身边感悟伯父周恩来的人格风范》《传承红色家风 弘扬革命精神》的讲座,宣传共产党领导人的严于律已、平等待人、艰苦朴素、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终生的高尚品格及光辉业绩。

▲周秉德出席“海棠绽放纸短情长——周恩来邓颖超书信图片展”发布活动▲周秉德出席“海棠绽放纸短情长——周恩来邓颖超书信图片展”发布活动

  清华大学举办的企业老总班,一位老总听了两次,又把我请到他们单位去讲座。

  平时,特别是重大纪念日前,我要接受上百次电视台、报刊杂志的采访,介绍伯父的高风亮节及在各个重大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及我亲身感受的教育等。

  2010年和2011年,日本NHK电视台根据我的《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先后6次来京,采访80多人,编辑出4集专题片《亲人及亲信口述周恩来》。该片于2011年8月1日至4日晚8时黄金时段播出,引起日本知识界强烈反响。

  同年10月,日本法政大学华籍女教授王敏来京时,对我说:“这部电视片在日本反响热烈,好多人说,日本要有这样的领导人该多好!现在周恩来在日本是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看来,这对促进中日友好的民间交流,也能起到一些作用了!

  我参加的各项活动,都会表明自己是中新社的退休人员。我也以此为傲。

  作者:周秉德

  • 购彩平台

    在语言文字盘点中回眸与展望******

    每到岁末,各类年终盘点成为人们分享的焦点,这些盘点带领我们回眸过去一年的社会点滴,也唤起每个人经历过的重要时刻、酸甜苦辣。其中,“年度汉字”“年度热词”“年度流行语”等评选,有着和“高考作文题”相似的魔力。语言文字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工具,真实记录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动呈现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人们生活的节奏。眼下,各类流行语被打上“2022”的烙印,又蕴藏着对“2023”的无限希冀。

    各类语言文字盘点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发展进步,也能体味到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迅速掀起热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入围流行语,镌刻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节点,体现着新时代中国的守正创新、自信自强。“一起向未来”“我的眼睛就是尺”等热词带我们回到去年初北京的冬奥时间,中国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而“数字藏品”“沉浸式”“冰雪经济”等热词,描绘了过去一年群众生活的丰富多彩,假日约上三五好友在雪场竞技、收集数字藏品、体验多重感官享受的沉浸式媒体作品,逐渐成为2022年的新时尚。热词与流行语之间,体现着每一个“小我”与国家的紧密连接。

    盘点中涌现的新词语,既反映社会新风尚,也折射出汉语的独特魅力。新奇有趣的网络流行用语总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感受和惊喜,网民妙手偶得的灵光一现,成为全民广泛使用的风趣表达。比如“电子榨菜”,指吃饭时观看视频或聆听音频,这种场景下,音视频内容成为佐餐的“下饭菜”,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电子榨菜”。网络新词本质上体现的行为和事件也许并不算新奇,但透过这些流行的新鲜表述,我们能触摸当代年轻人的生活风尚,了解年轻人的心态和精神需求,也能深切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许多网络热词甚至早已走出国门,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汉语文化圈中广泛使用,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连接世界的一个窗口。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购彩地图